手表機芯的游絲外樁及快慢夾的演變:能夠精準的調整了
手表出廠后,游絲長度已經準確固定。一般情況下,游絲外樁與游絲快慢夾之間需要60度的夾角,以使游絲快慢夾保持在同一調節(jié)范圍內。即游絲的外端曲線約為120度。為了方便準確地調節(jié)游絲在內外夾中的間隙和“擺動”,使游絲的外絨和當前手表機芯的游絲的快慢夾左右轉動,可以方便地調節(jié)。
這一改善發(fā)生在1980年左右。過去游絲是用大頭針固定在外樁上的。通常在外樁上有一個V型槽,用來和外樁螺絲緊固,組裝起來比較麻煩。而且“擺動”和間隙的調整完全靠手動技術,要“夾住游絲”。看來技術的發(fā)展真的可以消除人的老技能和普通人做不到的技能極限,一切都要發(fā)展的更高更快更準更方便。
事實上,手表作為最后的手段,在太弱的時候不應該被觸摸。精致程度似乎是人的眼球,一些“中國式”的修表人愛打它。我看了太多的老表,好多發(fā)膠都被破壞成原來的形狀了,看的受不了!悲痛與痛苦!游絲必須平和圓潤,螺距應相等,外端曲線應與擺輪軸線同心。而老式的鐘表維修則自詡修調游絲是最高的“技術”,甚至還有平板游絲之說。嚴格來說,其實是在做“破壞”。